当前位置:
发展绿色交能产业链 争当低碳转型领跑者
发布时间:2024-04-17浏览量:323信息来源:江苏云杉清洁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交通系统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变得尤为关键。近年来,江苏交控依托交通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在绿色交通“双碳”体系中的支撑作用,着力探索“交通 + 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依托特色化的交能融合发展路径、智慧化的运营管控模式、专业化的人才管理团队,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进清洁能源项目,聚力打造“交能融合”产业标杆,争当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领跑者。

from clipboard

一、打造绿色示范服务区

江苏交控依托仙人山服务区,在已建分布式光伏的基础上,探索建设共享储能、分散式风电项目,以风光储的多能互补形式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示范服务区项目。该项目可提供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储能技术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推动各类能源供应动态调节,促进绿色能源利用率最大化,在服务区构建起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自洽系统。“作为零碳服务区建设的试点单位,仙人山服务区基于实际状况与碳排放总量情况,从建筑节能改造、能源转 型改造、负碳改造、绿色环保改造及数字化智慧化管理五个方面,确定服务区零碳改造方案,正在进行规范有序的施工。”仙人山服务区负责人张霞云表示,本次服务区零碳改造,在技术可行性、经济适用性、减碳效益等方面均达到最优化,不仅有助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更能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环保,实现江苏首个零碳示范服务区的建设目标,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环保的休息环境。

二、 建设“零碳过江隧道”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长江隧道,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其零碳实践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自规划起,我们就把‘全生命周期零碳隧道’作为建设目标,明确清洁能源供电工程的风光储建设方案。”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代建方——江苏交控所属单位云杉清能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李剑锋表示。该项目围绕钱七虎院士在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审查会议上提出的建设“零碳隧道”意见,在工程建设中充分融合绿色、数字、智慧元素与理念,利用风电、光伏、储能一体化清洁能源系统,实现隧道的照明、消防、通风设施供电绿色化,为建设“零碳隧道”示范标杆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在隧道主体工程建设期间,先行建设风电工程,为建设期内的施工临时用电提供清洁能源;2028年主体工程建成后,将改建风电工程,并投入配套的储能和光伏工程,预计每年产生2400万度绿电,可基本满足海太长江隧道正常用电,年减少碳排放约1.96万吨。这不仅提高了隧道能源自给能力,更为绿色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可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交能融合 共创未来

from clipboard

海太长江隧道和仙人山服务区的零碳实践,充分证明了交通与能源融合的巨大潜力。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实现碳排放的大幅降低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更能推动能源行业的创新发展。
江苏交控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正围绕高速公路、服务区、养护工区/基地、过江通道四个类别,积极开展零碳建设项目,现有在建项目2个、待建项目8个。这批项目的打造,既有利于打通新能源发电、绿色能源供应、清洁交通装备推广全产业链条,也彰显了能源领域新技术及成果转化应用在助力交通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清洁、智能、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未来,随着技术不断革新和政策持续推动,交通与能源的融合会越来越深入,零碳交通将成为主流。江苏交控将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交流合作,加速推动融合进程,努力打造“交能融合”样板,谱写江苏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