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企业碳资产管理不可或缺
发布时间:2023-09-26浏览量:3392信息来源:零碳纪

我国碳中和产业分析(十)

企业碳资产管理不可或缺

之前我们讲了碳中和的难点,尤其是重点行业面临的技术难点。那没有提到的行业就和碳中和不相关吗?不是的。在2022年我们发现了一些整体性的趋势,虽然他们现在刚刚出现,但在以后可能会对所有行业、企业、甚至个人产生影响。

我们来看第一个趋势。此前,不仅中石油这样的控排企业开始管理自己的碳排放,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地产集团都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开始管理自己的碳排放。我们发现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就算你不是国家规定的控排企业,在未来也会需要像管理财务账本一样,管理自己的碳账本。为什么?有什么在推动这个趋势吗?它又会有什么机遇呢?

1.如何管理碳账本

提到了管理碳账本,那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碳账本,怎么管理。就像公司做生意一样,有支出有收入,收入的减去支出的就是利润。减排的视角下也是同样的,一家企业只要在经营,就会产生二氧化碳。记录这个“碳”进出的账本,就是碳账本了。到最后企业可以查看自己一年的净排放额是多少。

另一个概念也偶尔出现在你的视野中,叫“碳足迹”。它是指总账,就是公司从开始到现在,所有历史排放的总和。“碳排放管理”,“碳管理”就是说企业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选择抵消一部分排放量,甚至消除整个碳足迹。比如得到去年实现了某个活动的碳中和,从公司整体的角度看,这相当于抵消了部分账本上的排量。可以看看微软,他们宣布到 2050 年清除自 1975 年公司成立以来,直接排放和用电排放的所有碳。这就属于我们说的消除整个碳足迹。

抵消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通过发展绿色创新项目,然后通过核证,抵消排放,等等。除了这些,企业还可以购买清洁能源发的绿电,来抵消因电产生的排放。

2.不是控排的企业也要碳管理吗?

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碳管理”,再看我们开头提到的问题,不是国家规定的控排企业,在未来也会需要像管理财务账本一样,管理自己的碳账本。

这是为什么?有一家公司的创始人表示,大公司之所以自发进行碳管理,除了回应政策之外,是他们感受到了国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尤其是同类型、同发展状况的对手。

2015 年《巴黎协议》的签署是一个标志。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多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就意识到,碳中和在未来会成为全球共识。所以他们很早就行动了,推出了自己的碳中和计划。

典型的企业就是微软、谷歌等。在国内像腾讯、美团等公司,因为走到了海外,所以就和上面这些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当它们察觉到竞争对手的动作后,就感受到了压力。

3.小企业也要跟着大企业减排

但是有这些压力的企业不多,像中小型这样的企业没有这个需求,就不需要做碳管理了吗?并不是。他们的客户中很大一部分不是大企业,有的企业甚至大众都不知道,他们也要做这件事,而且不是满足公关需求。接下来要讲的是本篇的重点。我们大部分人所在的公司都有可能因为这个而被卷入。龙头企业的压力会沿着产业链传导,最终使小企业不得不跟着大企业一起减排。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说了每家企业都有碳账本,那这个账怎么记?每个企业都要按三个范围来记自己的碳排放额,一个都不能少。第一个是企业燃烧化石燃料直接产生的碳排放。比如公司名下货车拉货产生的排放。第二个是企业用电,还有采暖、制冷导致的间接排放。比如公司每月的用电,如果这个电是火电,那它的排放就属于在此范围内。

最关键的是范围三,它是指上下游企业为了保证你的生产而产生的碳排放。比如互联网公司会购买阿里云等供应商的数据服务。服务器耗电产生的碳排放,就记录在使用者就是互联网公司的范围里。

还有员工日常通勤、出差乘坐的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打印文件产生的碳排放等等,都算在范围三里面。对于大企业来说,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占比不算多。比如苹果公司,范围一、二的排放加起来,也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最需要管理的就是范围三。所以大企业有很强的动力去要求供应商、分销商管理自己的碳账户。

所以龙头企业会把这个压力沿着产业链向上下传导出去。有的企业在以前就开始了,富士康作为苹果的供应商,很多年前就被要求减排。在 2010 年到 2013 年期间,富士康花在工厂节能改造上的资金就超过了 5 亿元。除了苹果,在现在还有很多类似的科技公司也开始了。比如美妆品牌欧莱雅就宣布在 2030 年实现碳中和。所以在中国的面膜供应商就被要求减排。

业务伙伴,甚至客户,都有可能成为被大企业要求减排的对象。比如有企业要消除自己历史上所有的碳足迹,这就说明它要推动被投企业也实现碳中和。还有人说,如果企业未来没有做碳管理,可能就租不到办公室。为什么呢,因为地产商也需要做碳中和,你作为它的客户,如果不做,就没办法给你服务。

4.碳管理是新的趋势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的碳管理是一种趋势。对大公司来说,主要是同侪压力,对其余公司来说,主要是压力传递。由于碳账本如何记录,我国还没有出台明确的、强制性的标准,所以最终压力有多大,时间有多紧迫,还有待观察。但在这个时间点上,这种趋势已经出现。

那么,这一趋势背后蕴藏着哪些机遇呢?我们发现的最大机会是,企业的碳管理将成为一个新的趋势,起步早的企业很可能会率先转身成为服务商,实现盈利。事实上,刚才提到的碳管理概念并不严谨。应该叫“碳资产管理”,包括企业的碳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以及运营过程中的碳核查和碳绩效管理,还有人员培训、品牌建设等工作,是一个包含一揽子工作的复杂概念。

例如,单是碳绩效管理就涉及不同的服务水平。包括提供碳管理软件,还包括提供减排方案等服务。那么,谁最有可能成为推动者呢?我们发现,最先做好碳管理的企业,可能是最先抓住机会的。比如有公司把提供碳管理服务作为重要的驱动力。它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

所以,这背后的机会非常明显。由于碳管理是一个新的趋势,大家都有些陌生,优先考虑自身碳管理的企业很可能会积累数据、经验和资源,将自己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我们也看到了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