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杉清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交控新实践书写“绿色”篇章
发布时间:2024-10-08浏览量:1185信息来源:江苏云杉清洁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实践证明,目标任务是务实的,就能把准定位、找准方向,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今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让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再次吹响“冲锋号”,“一张蓝图”干到底,干出中国式现代化交控新实践的生动实景!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未来三年,对云杉清能来说,是抓住重要机遇谋发展、落实江苏交控党委划定的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风光并举 数字驱动”的发展战略,聚焦交能融合开发商、零碳产业运营商、智慧能源服务商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六大重点项目,致力于建成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运营、高水平创新、高效能治理、高层次提升、高品质服务的国内一流的交通能源科技企业,全力支撑和服务江苏交控绿色低碳发展。

着力推进交能融合开发,深化“产业布局”

加大交能融合产业布局。围绕《江苏交控交通能源融合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从“路上”和“路沿”两个维度扩大交通能源体量规模,聚合智慧能源管理与负荷需求侧响应,以数字化技术打造高速路网“虚拟电厂”,统筹谋划“海上风电+智能充换电中枢站+重卡换电网络模式”“集中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智能算力中心模式”等创新融合方式,形成有效增量。扩大交能融合产业规模。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互通、边坡等区域,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布式光伏项目。在“点”上树样本,到2025年,高速路网清洁能源规模达到150MW,绿电供应能力达到1.5亿度/年。在“线”上做推广,到2027年,高速路网清洁能源规模达到300MW,绿电供应能力达到3亿度/年,打造一批零碳服务区、零碳收费站和零碳高速公路。在“面”上创标杆,到2030年,高速路网清洁能源规模达到400MW,绿电供应能力达到4亿度/年,形成遍布全省的分布式绿色能源支撑点。打造交能融合示范项目。高质量建成一批零碳示范服务区和零碳高速,依托现有高速公路场所和改扩建项目,重点打造仙人山服务区风光储充换一体化项目和建兴高速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

着力推进零碳产业运营,赋能“绿色生态”

全面开展碳足迹核算。聚力构建高速路网能碳管理数字化平台,探索系统内碳减排量交易,加快完成全部场站用电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和数据接入,实现能源监测、能耗管控与碳资产管理,为系统内单位提供底层数据、方法学支撑和ESG能耗管理服务。全速推进碳市场布局。密切关注交通运输领域绿电供应与碳减排缺口,通过绿电、绿证、CCER市场化交易的方式为交通行业的绿电供应与碳减排做好有效补充。同时,前瞻性筹备好“二次上市”工作,引入央国企形成战略协同与资源协同,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联动与业务互动,引入专业投资机构为资本运作提供有效支撑。全力拓展碳资产规模。积极开发市场化清洁能源项目,持续跟进泗阳150MW分散式风电项目、贾汪50MW陆上风电项目、盐城海兴光伏项目、启东陆上风电项目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并推进启东H4#海上风电项目。进一步扩大公司碳资产规模与效益,以交通系统外清洁能源项目支撑交通领域能源自洽。

着力推进智慧能源服务,优化“供应体系”

创新智慧能源业态。以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等技术调节源荷之间平衡,实现供能用能实时监测、合理调配,推动路网的清洁能源的最大化本地消纳。开展风光储充换耦合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技术研究,实现服务区绿电和用能动态平衡;探索实现服务区光储充电力智慧增容,满足服务区充换电的绿能供给需要。路网绿色能源替代率从目前的2.4%,提升到2025年的15%,2030年的50%。创新智慧能源管理。打造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全景感知数字孪生电站,提供综合节能减排措施和解决方案建议。逐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力争2025年将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到20%,到2030年达到100%。创新智慧能源服务。联合相关产业合作伙伴,实现多种形态供能与降碳信息的实时收集与推送,研发预约充电与能源管理协同服务平台,真正做到气象预测发电、车流引导用电、导航指引充电,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云杉清能绿色能源服务品牌。

着力推进合规体系建设,释放“机制活力”

提升国企改革效能。持续推动经营管理市场化,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充分增强市场化的竞争意识、客户意识和服务意识;优化工资薪酬与效益效率同向联动机制,提高关键岗位薪酬的市场竞争力;深化如东县风电产业集群产改指导站工作,延伸推进产才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产改示范企业作用。完善现代治理机制。切实发挥党总支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方面的领导作用,推进战略型、合规型、监督型、协同型、专业型、高效型董事会建设,进一步凸显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职能,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有效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结合公司发展实际,采取统筹推进、重点攻坚的方式,进一步深化与各地地方政府、相关业务单位、央企国企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实现多领域、多场景的综合大交通与能源融合自洽,树立综合交通清洁能源应用标杆。

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发展沃土”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强化以产育才导向,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建强人才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软环境,使其创新活力与创新潜能进一步释放。建立健全“市场导向、技术驱动、正向激励”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引进公司战略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推进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公司-部门-个人”分级管控的原则,通过逐层赋予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进行精准量化分级授权管理,实现自上而下的考核层层承接,责任层层落实,着力构建从考核激励端施加压力、经营管理端注入动力的良好局面。健全更加全面的发展平台。完善新生力量基本业务技能培训,选拔、培养、扶持具有潜力的年轻人才作为后备力量到相关管理岗位培养锻炼,提高其在交通融合领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力;优化“匠心师徒”、QC小组新型学徒培养工作,实施“经验式”“项目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企业文化建设,铸塑“风光怡人”人才品牌,打造品牌形象,增强人才吸引力。

着力推进风控机制完善,加固“安全堤坝”

强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以制度规范为根本,在公司治理、招标采购、安全生产、劳动用工以及合同管理等关键领域编制专项合规指引,确保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合同签订流程,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着力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网络,有效提高安全工作专业化水平。有效防范应对风险隐患。重点关注战略风险,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政策环境变化的动态跟踪评估。基于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统筹主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灵活运用战略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和过程管理,及时纠正战略偏差。

责编 | 卢宇宁

审核 | 王正红

来源 | 江苏交通控股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