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战鼓催征。在“双碳”目标擘画的恢宏蓝图下,云杉清能以党建引领凝聚“红色势能”、以文化基因激活“云杉速度”、以技术创新重塑“土地价值”,抢抓“430”光伏新政窗口期,9个交能融合项目、18个站点、40MW规模,全部提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不仅为江苏交通能源产业链贡献“硬核增量”,更为“零碳高速”建设打造示范样板。
“风光号角”吹响,党员模范冲进“绿色战场”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项目情况,云杉清能党总支把牢党建引领“方向盘”,探索“党建+项目”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攻关项目建设各项难题,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靶向发力“强组织”。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对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组织党员项目负责人、业务骨干、一线职工等组建党员突击队,有力推动项目建设质效提升,体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强党建“主阵地”。依托建兴高速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建设指挥部,打造党建文化阵地,以“风光号角”党建品牌为指引,亮明党员身份,重点在“建、管、用”上用心用力,不断增强党员的时代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岗位一份责任”。示范引领“添动能”。构建以党员示范岗为“点”,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为“线”,党员责任区为“面”三维立体的党员队伍履责体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有效实现政治建设和项目建设相融共促、齐头并进,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活动在一线开展”,把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作为组织生活的“规定动作”,集聚党员智慧破难题、开新局。
“云杉绿洲”滋养,文化铸魂激活“绿色能量”
云杉清能大力构建“云杉绿洲”企业文化体系,将企业文化融入公司主责主业,让“云杉绿洲”不仅是文化标识,更成为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动力引擎”。以“核心价值观”激活团队动能,让文化内涵转化攻坚实效。将“责任、担当、拼搏、公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成立建兴高速项目指挥部和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由公司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根据不同路段的高压低压项目明确组员职责分工,每周组织召开工作例会、现场检查,视项目进展情况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专班汇报会等,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实现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以“企业精神”锚定发展定力,让文化基因深植项目肌理。秉持“干就干一流、创就创标杆”的企业精神,领导班子“挂图作战”,项目骨干下沉一线驻点办公,根据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时间节点和预期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时间表,明确阶段任务和完成时限,并随时动态调整更新,让每一位成员对项目整体情况了然于胸。积极鼓励、引导项目成员时刻保持作战状态,不断自我加压,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去攻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推动、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去干成,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不断创造佳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施工时间。以“企业使命”引领战略方向,让文化脉搏贯穿项目全周期。紧扣“为绿色交通赋能”的企业使命,牵头编制全国首个交能融合综合性地方标准——《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工程设计规范》,为高速公路光伏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维提供技术规范,推动交能融合从试点探索迈向标准化发展。构建“项目安全员驻点巡查、专项检查组飞行检查、领导班子带班督查”三级管控体系,通过“隐患清单销号+整改责任到人”的闭环管理机制,层层压实主体责任,以“零容忍”态度守牢安全生产生命线。
“攻坚利刃”出鞘,标杆工程擘画“绿色版图”
全省首条全路域光伏高速建成。充分结合建兴高速的资源禀赋与用能情况,坚持“因地制宜、源随荷动、应布尽布”的原则,利用建兴高速东西两侧约31公里边坡、两个服务区小车位车棚和一个收费站空地等区域全面布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构建输送清洁能源的“绿电长廊”。项目总建设规模27MWp,预计年发电量约2642万kWh,可满足建兴高速全线收费站及服务区的用电需求,实现全路域碳中和比例100%。目前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圆满完成预期计划。跨区域绿电远送示范工程落地。苏通大桥南主线收费站智能微电网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常熟经济开发区收费站开闭所所辖范围跨地域绿电输送,可有效降低苏通大桥日常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调配与消纳,破解局部地区绿电供给不均衡难题。企地合作打造零碳产业园标杆。与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携手投资建设通湖物流园二期4.88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充分利用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旗下通湖物流园二期的8栋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00万kWh,与传统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86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51吨,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服务区车棚光伏加速推进。锦丰、平望、郭村、刘老庄、宝应等5个服务区交能融合项目完成并网发电,创新采用车棚、光伏、充电桩一体化结构设计,实现服务区停车设施、发电设施、充电设施的立体协同,全面考量服务区的交通流线与车位规划,合理运用单排“7”字型结构与双排“Y”型结构,既保障车棚良好的实用性,又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责编 | 卢宇宁
审核 | 马 杰
来源丨江苏交通控股党建